云計算的“基建時代”
很多人討論,云計算是否格局已定,我覺得云計算只是剛剛走過了其高速發展的草莽時代。這個時代,相當于拓荒之地剛剛完成了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離全面的繁榮,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先用一段篇幅,回顧一下這個時代的一些歷史和時代印記。我在兩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回顧一下當時的市場。
新的商業模式的誕生
2006年,當亞馬遜第一次將其對象存儲作為服務區售賣時,標志著云計算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的誕生。有的人把云計算當做一種新的技術,其實并沒有反映出云計算的本質。云計算并沒有用到什么新的技術,它用的虛擬化技術,網絡技術,存儲技術,十多年前就已經很成熟了。甚至很多學術界的同僚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云計算是產業界搞出的一個概念,把他們之前搞的并行計算,集群計算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并不是什么創新。我個人認為,云計算的確是創新,但是不是技術上的創新。云計算的本質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將IT資源作為一種服務去售賣的新的商業模式。當年,云計算出現時的意義,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共享單車“的意義是一樣的。突然之間,大家恍然大悟,喔,原來自行車是不用買的,隨時隨地即時獲取,按需付費。可惜當年大家悟的不是這么快。
中國的拓荒者
談起云計算,我覺得這個行業的所有人都應該對國內最早的先驅者盛大云表示敬意,當然,按照歷史規律,必定也是先烈。我第一次接觸云計算,是從使用盛大云開始的,第一次覺得IT還可以這樣玩,所以當時就覺得,如果要繼續搞IT,就一定要進入到云計算這個行業。后來,阿里進入了這個行業,一場大革命也就開始了。騰訊其實也是最早的開拓者之一,我2011年進入這個騰訊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云計算的業務部門。只是當時主要以向開放平臺的生態伙伴售賣服務為主,面向的是相對小眾的一個市場。內部的能力一直在積累中,2014年開始全面對外開放。與此同時,除了阿里,騰訊這兩個巨頭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引領革命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創新者,譬如QingCloud,Ucloud,他們憑借當時相對更新的技術,以及非常好的服務,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基建時代”的用戶
最早使用云計算的是一些什么用戶?我覺得最早使用云計算的用戶,一類是游戲客戶,一類是網站客戶。網站客戶很好理解,因為網站時代,主機托管,主機租用,VPS,租用空間的模式流行了很長時間。本質上,他們和云計算的模式類似,但是云計算的模式比他們更先進一些,體驗也更好,特別是BGP網絡這樣的東西,直接秒殺了當時很多三網IP的VPS。阿里也是通過收購萬網,快速取得了領先地位。最早使用云計算的游戲行業用戶,是從頁游開始的。記得當時到騰訊云時,大部分客戶都是頁游客戶。當時的游戲巨頭Zynga在騰訊云就有著龐大的機器集群。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得益于2012年開始,手游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為什么手游行業會第一個吃螃蟹,這主要與手游的特點是有關系的:
生命周期短(租用模式最劃算)
快速開發,快速迭代(資源隨時獲取)
用戶爆發快(需要很強的資源彈性)
分區分服,架構簡單(虛擬機就可以搞定)
手游用戶大規模采用云計算的同時,也讓這種模式在互聯網行業逐漸被認可,后面有經歷了app的一輪爆發,基本上都認同使用云計算,再也沒有人去買機器,搞托管方式了。所以云計算早期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互聯網領域,包括游戲,移動應用,網站。2016年,視頻直播爆發,其實也是屬于互聯網領域。某種程度上講,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開始流行開了,改變所有行業,推動社會發展,還遠沒有開始。
競爭壁壘構建
云計算的草創時代,也是”基建”大躍進時代。參與方開始紛紛自建數據中心,在云計算之前,做機房建設的,似乎都是運營商或者傳統IDC廠商。并且大眾好像都不知道。云計算的爆發期,各個云的廠商開始大規模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不僅有國內的節點,還有國外的節點,儼然數據中心建設的軍備競賽。除了這些硬件設施以外,還有大量的軟性的基礎設施在這一階段開始成熟,譬如防DDOS攻擊的基礎能力,各類云端的數據庫,域名解析,CDN,對象存儲,負載均衡能力,音視頻直播能力等等。云計算領域的競爭,除了比拼基礎設施以外,還比拼的是強大的運營能力,這些基礎設施和運營能力的成熟,標志著云計算由單純的售賣虛擬機到提供完善的IAAS層產品和服務的轉變。構筑了互聯網公司在云計算領域的壁壘。傳統的IDC廠商,傳統的IT廠商,很難對他們造成威脅。因為傳統廠商進入云計算領域,有點像拿陸軍去對抗互聯網巨頭的海陸空協同軍力。雖然后面不斷的有新的玩家涌入,但是傳統IT廠商,很難在這個領域占到優勢。他們是老的商業模式的受益者,自然很難成為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者。
攪局者
正當云計算發展的如火如荼時,2014年,一個新的技術邁入了歷史舞臺,立刻就燃遍了整個IT領域。經過了三年的發展,已經成了IT領域新技術的代名詞。很多人應該猜到了是Docker,以及以它為代表的容器技術的廣泛使用。在Docker出來初期,云計算領域的巨頭們其實是懷著復雜的心態來看待這個愣頭青的。云計算市場的老大冷眼旁觀,很長時間沒有動靜。一群小弟(以Google為代表)心潮澎湃,意圖彎道超車,顛覆老大已經很穩固的IAAS領域的江湖地位。當然,從后面的發展來看,Docker的確有潛力充當這個角色,從最近三年的迅猛發展也說明了問題。但是云計算的競爭的制高點變了,不再是IAAS領域的競爭。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
云計算的“應用時代”
我們大部分人看到的云計算的市場,到此為止。云計算的第一個發展期,主要還是在自己的生態形成閉環,大部分應用領域還是“泛互聯網領域”,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如果要成為社會的主流,還需要滲透到所有的行業。從2016年后期開始,云計算已經非常明顯的加速往其他行業去滲透。云計算由此進入到了“應用時代”。傳統企業上云,難道會把我們30年前的信息化的道路重新走一遍嗎?顯然不是,這個時代,會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催生新的模式
很多童鞋天真的認為,現在傳統企業開始使用云計算了,這里有巨大的市場機會,傳統IT的萬億級的市場,將全部轉成云計算。懷有這樣的想法的公司,愿望可能要落空了。傳統IT上云的必要性并不大,因為已經運行的系統,上云不會產生新的價值。企業也不會存在任何的動力。并且實際情況來看,也不現實。使用云計算不單純是技術問題,如果使用云計算,很多企業的組織架構可能都要隨之調整。譬如四大國有銀行的存量系統,肯定是無法上云的。光數據結構的變化,都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好多崗位因此也會消失。不是一個單純的降低成本的理由所能驅動的。
傳統行業使用云計算,真正的模式是:增量市場,傳統業務流程和云計算深度融合,發揮化學反應,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譬如在接觸到三一重工的案例之前,我一直認為工程機械是直接賣給客戶,后來,聽說這個行業的主要的商業模式是租用,如果要實現租用,就必需對租用的設備有非常完善的監控。這就必須要結合云計算,大數據和IOT的能力。在云計算成熟之前,不可能有這樣的商業模式。三一重工,就是依靠其旗下的樹根科技,結合了云計算,大數據,和IOT的能力,實現了由單純的設備制造商向設備運營商的轉變。他們使用云計算,并不是把內部OA全部搬到云上,而是在新興領域和云計算結合,創新出新的商業模式。后來和很多客戶交流發現,三一重工的案例不是個例,很多醫療設備,能源領域,都在實踐這樣的模式。也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跟蹤經濟”。
羅輯思維有一期節目叫“發現你的太平洋”,講的是發現太平洋的故事。其核心是讓我們放棄存量,尋找增量,發現自己的太平洋。拓展傳統企業使用云計算,也需要從增量出發,而不是盯著存量。
向資源化演進
在云計算的”基建時代“,其主要服務模式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在新的時代,可能我們要拋棄IAAS,PAAS,SAAS的提法,因為它是早期產物。云計算的發展,已經無法清晰的區分IAAS,PAAS和SAAS,三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因為云計算已經慢慢從一種服務,變成一種像”電“一樣的公共的資源。要成為資源,必須要滿足一些資源化的特征,譬如它應該是細粒度,可度量的,有統一的方式去獲取。我仔細統計了一下騰訊云目前提供的93個產品和服務,至少60%是由API方式提供的。所以這就是云計算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趨勢,所有的服務,都由統一的API來獲取,就像電能通過一個插座(socket)就能獲取一樣。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讓大部分人從理解物理的機器到理解一個虛擬的機器。很快的,這種觀念又需要從虛擬機器,轉變成資源。
云計算,大數據,AI的融合
在“基建時代”,云計算本質上還是一種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而在”應用時代“,它會變成IT(Intelligence Technology),在早期,云計算,大數據是割裂的。而在應用時代,云計算,大數據和AI必然是深度融合的。這就像一個人,AI是大腦,云計算是骨骼,大數據是血液。騰訊的創始人小馬哥曾說過:”未來的互聯網,是傳統企業在云端通過人工智能來處理大數據“,這其實就是描繪了未來云計算的主要形態。不能割裂的來談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而是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
生態的競爭
云計算的“基建時代”結束后,必然會向所有的行業去滲透和專業。云的服務商,只會也只能專注于基礎能力的建設。此時市場的大小,不是由云服務商自己的直接客戶決定,而是由以自己為平臺的整個生態的規模決定,因此,競爭的制高點由原來的基礎設施的能力和運營水平,轉移到云計算,大數據,AI的融合能力以及生態規模。單純的廠商之爭變成的生態之爭。所謂得生態者得天下。傳統的云計算廠商,會逐漸由全方位的云計算的解決方案服務商演變成“云計算資源”的提供商。因為產業的分工細化是必然的趨勢。在此基礎上,會有一批新的云應用的服務商,會和產業去融合,譬如物聯云的服務商,制造云的服務商,或者某個垂直領域的AI的服務商。云計算真正廣闊的市場,在于和傳統產業發生化學反應所催生出的新的市場。現在僅僅是空白。
總結
有的人問云計算的市場格局是否已定?也有人問云計算的下半場是否開始了。我還是贊同吳軍老師的觀點,商業和技術的發展是有連續性的。不存在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區別。前面的選手一定會把優勢帶到后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賽場的態勢也在變化。不停的會有新的挑戰者采用降維攻擊的手段對傳統領先者發起挑戰。或許未來云計算的巨頭出現在云的應用領域,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中國IDC圈
石家莊服務器托管 石家莊服務器租用 石家莊機柜租用 石家莊機房 |